公司新闻
使用常识
联系信息

地址:合肥市紫荆商务广场2#1607
电话:400-188-9803
手机:13866754158 
联系人:葛先生

如何降低多联机中央空调的耗电量?
  • 室外机冷凝器:安装在室外,易积灰、落叶、柳絮(尤其春季),若冷凝器翅片堵塞,会导致散热不良,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,能耗增加(例如夏季冷凝器积灰严重,制冷能耗可能增加 30%)。
    • 清洁方法:断电后,用高压水枪(调至 “雾状”,避免直射翅片导致变形)冲洗冷凝器表面,或用软毛刷清理表面积灰(注意:不要用硬物刮擦翅片)。
  • 定期检查 “制冷剂(氟利昂)压力”
    多联机依赖制冷剂循环换热,若制冷剂泄漏(如管道接口松动、铜管破损),会导致 “缺氟”,此时压缩机无法正常换热,会长期满负荷运转却达不到设定温度,能耗骤增(缺氟 10%,能耗增加 15%;缺氟 30%,能耗增加 50% 以上,还可能烧毁压缩机)。
    • 建议:每 2-3 年请专业人员检测制冷剂压力(R410A 制冷剂的静态压力约 8-10bar,运行时高压约 20-24bar,低压约 4-6bar),发现泄漏及时补漏并补充制冷剂。
  • 四、环境优化:减少 “冷热损失”,降低空调负荷

    空调的耗电量与 “室内外冷热交换量” 直接相关,通过优化环境减少冷热损失,可间接降低空调负荷:


    1. 做好 “门窗保温”,减少 “冷 / 热流失”
      • 夏季制冷:关闭门窗,拉上遮光窗帘(尤其是西晒的窗户,遮光窗帘可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,降低室内负荷,省电 10%-15%);若窗户密封性差(如老旧窗户),可贴 “密封胶条” 或挂 “隔热膜”,减少室外热空气渗入。
      • 冬季制热:关闭门窗,在窗户玻璃上贴 “保温膜”(减少热量通过玻璃流失),或在门缝处贴 “防风条”,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(冬季室内外温差大,冷空气渗入会导致空调频繁制热,能耗增加)。
    2. 避免 “热源 / 冷源” 直接影响空调

  • 室内:空调室内机附近避免放置 “热源”(如暖气片、电暖器、台灯、路由器等散热设备),否则会导致空调误判室内温度,持续高功率运行;制冷时,避免在空调下方放置 “鱼缸、加湿器”(大量水汽会增加室内湿度,导致空调除湿负荷增加)。
  • 室外:室外机安装在 “通风、阴凉处”(如阳台角落、外墙阴影处),避免阳光直射(夏季阳光直射会让冷凝器温度升高 10-15℃,散热效率下降,能耗增加 20% 左右);若必须安装在阳光直射处,可在室外机上方加装 “遮阳棚”(注意:遮阳棚不要遮挡室外机进风口 / 出风口,需预留至少 30cm 的通风空间)。
  • 控制 “室内人数和设备发热”
    • 夏季:室内人数较多时(如聚会),人体散热会增加室内负荷,可适当调高空调温度 1-2℃(如从 26℃调至 27℃),避免空调过度制冷;
    • 避免同时使用 “高功率发热设备”(如电烤箱、电火锅、大功率投影仪等),这些设备会释放大量热量,导致空调负荷骤增,能耗上升。
  • 总结:核心省电逻辑

    多联机的能耗并非固定值,而是 “设备能效 + 运行策略 + 维护状态 + 环境保温” 的综合结果。关键在于:让室外机处于 “中高负荷高效运转区间”,减少无效冷热损失,避免设备因积灰、缺氟导致的低效运行。通过以上方法,可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,将多联机耗电量降低 20%-40%,长期使用性价比更高。
    降低多联机中央空调的耗电量,需结合其 “一拖多” 的运行特性(室外机根据室内机负荷动态调节),从设备选型、运行设置、日常维护、环境优化四个核心维度入手,具体可落地的方法如下,兼顾科学性与实操性:

    一、前期选型:选对设备是 “省电基础”

    多联机的耗电量与设备本身的能效、匹配度直接相关,前期选对机型,能从源头减少能耗:


    1. 优先选高 APF 能效机型
      多联机的能效核心看APF(全年能源消耗效率) ,这一指标综合了制冷、制热全工况的能耗,比单纯的制冷能效比(EER)更全面。
      • 国标规定:家用多联机 APF 需≥3.0,商用多联机≥2.8;建议选择 APF≥3.5 的一级能效机型(如日系品牌的高端系列、国产头部品牌的旗舰款),长期使用下来,比二级能效机型省电 15%-25%。
      • 注意:避免盲目追求 “大匹数”—— 多联机的 “超配率”(所有室内机名义制冷量总和 / 室外机名义制冷量)建议控制在1.0-1.3之间(家用通常 1.2 以内)。超配率过高(如 1.5 以上)会导致室外机长期满负荷运行,不仅耗电,还可能缩短压缩机寿命;超配率过低则会造成设备浪费,初期投入和运行能耗都不经济。
    2. 根据户型选 “分岐管” 或 “变频技术”
      • 小户型(如两室一厅):选 “单风扇 + 单压缩机” 的基础款多联机,避免 “大马拉小车”;
      • 大户型 / 复式(三室及以上):优先选 “双风扇 + 双转子压缩机” 或 “喷气增焓压缩机” 的机型 —— 前者能根据室内负荷灵活调节压缩机转速(部分负荷下更省电),后者在冬季低温制热时,比普通压缩机省电 20% 以上,且制热效果更稳定。

    二、运行设置:科学操作减少 “无效能耗”

    多联机的耗电量与室内机开启数量、温度设置、运行模式直接相关,正确操作可降低 30% 左右的能耗:


    1. 温度设置:避免 “极端值”,利用 “温差节能”
      • 制冷时:温度设定在26-28℃ 合理 —— 每升高 1℃,耗电量可减少 6%-8%(例如 28℃比 24℃省电约 20%);避免设置低于 24℃,不仅耗电,还可能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,易引发不适。
      • 制热时:温度设定在18-22℃ 即可 —— 每降低 1℃,耗电量减少 8%-10%(20℃比 24℃省电约 30%);无需追求 “快速升温” 而设定 30℃,多联机制热需逐步升温,极端高温会让压缩机满负荷运转,能耗骤增。
    2. 合理控制 “室内机开启数量”,避免 “小负荷大运行”
      多联机的核心优势是 “按需供能”,室外机负荷会随室内机开启数量动态调整,因此需避免 “只开 1 台小室内机,却让大功率室外机低负荷运转”:
      • 例如:客厅 3 匹室内机、卧室 1 匹室内机,若仅开启卧室 1 匹机,室外机(假设 5 匹)会处于 “低负荷低频运转”,此时能效比(COP)较低,能耗相对较高;建议在 “使用频率高的区域” 集中开启室内机(如同时开客厅 + 1 个卧室),让室外机处于 “中高负荷高效运转区间”,反而更省电。
      • 误区:“全部室内机同时开更省电”—— 若部分房间无人使用,需及时关闭对应的室内机(多联机支持单独开关室内机),避免无效制冷 / 制热。
    3. 模式选择:优先用 “自动模式”,少用 “强力 / 除湿模式”
      • 日常使用选 **“自动模式”** :空调会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风速和压缩机转速,避免手动调节不当导致的能耗浪费(例如手动开大风速,实际室温已接近设定值,仍高功率运行)。
      • 避免长期用 “强力模式”:“强力制冷 / 制热” 会让压缩机以高转速运转,能耗比正常模式高 30%-50%,仅在 “室内温差极大、急需降温 / 升温” 时短期使用(如夏季刚回家,室内 35℃,可开 10-15 分钟强力模式,待温度降至 28℃后切换为自动模式)。
      • 除湿模式:夏季梅雨季可短期用(如室内湿度>70%),但除湿时空调会降低蒸发温度,导致压缩机负荷增加,能耗比制冷模式高 15% 左右,湿度正常后需及时切换回制冷模式。
    4. 风速与风向:“低速优先”,避免 “直吹人体”
      • 风速:制冷时选 “低速 - 中速”(冷空气密度大,会自然下沉,低速风即可让室温均匀);制热时选 “中速 - 高速”(热空气密度小,需高速风将热空气吹向地面,避免热量集中在天花板),避免盲目开大风速。
      • 风向:制冷时风向 “朝上”(冷空气下沉,覆盖面积更广);制热时风向 “朝下”(热空气上升,避免热量浪费),减少因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空调频繁启停。

    三、日常维护:清洁 + 保养,避免 “能耗飙升”

    多联机的换热器、滤网若积灰,会直接影响换热效率,导致压缩机负荷增加、能耗上升(积灰严重时,耗电量可能增加 20%-40%),因此需定期维护:


    1. 每 2-3 周清洁 “室内机滤网”
      室内机回风口的滤网若积灰,会堵塞进风通道,导致进风量减少,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 —— 空调为达到设定温度,会被迫提高压缩机转速,能耗增加。
      • 清洁方法:取下滤网,用清水冲洗(或用吸尘器吸灰),晾干后装回(注意:不要用洗衣粉 / 洗洁精,避免残留物质堵塞滤网)。
    2. 每 1-2 年清洗 “室内机蒸发器” 和 “室外机冷凝器”
      • 室内机蒸发器:长期使用会滋生霉菌、积附灰尘,影响换热效率,还会产生异味;建议请专业人员用 “高压水枪 + 空调清洗剂” 清洗(避免自行拆解导致设备损坏)。